掌握鉴别翡翠行活秘诀 拒绝陷入行活陷阱

翡翠因为价格的暴涨引起了收藏爱好者的重视,但是收藏翡翠的讲究有很多,不过这些讲究对于普通人来说,却也并不是那么容易了解的,市场上假货太多,往往给消费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! “行活儿”这种说法,来源于古玩界。在以前的古玩字画行当中,行家眼里,那些缺少个性表达与艺术性,没有很好收藏价值的伪艺术品被称之为 “行活儿”。这些“行活儿”往往具有流水线式的制作方式,具有批量与不断重复的的特征,有些虽不见得批量与重复,但也是应付之作。 与“行活儿”相对应的概念则是真正的有收藏价值的艺术品,不管是书画、玉器、瓷器,还是其他古董,都是精心创作、个性鲜明的作品,具有独到的艺术特色。具体到翡翠,在原料上往往体现为珍稀难得的原料。 可以说,时下市场中,真正的收藏级的好翡翠只是少数,大部分是没有收藏价值的“行活儿”。因为在目前的市场条件下,经营“行活儿”,成本低,利润率高。随着翡翠市场的高速膨胀,大批收藏者进入到收藏领域。他们对翡翠收藏的概念不了解,只是听说了翡翠原料如何珍稀,矿产如何近于枯竭,翡翠价格多少年来翻了多少倍等等,急于购买,这为“行活儿”的大行其道提供了条件。 从另一方面讲,翡翠“行活儿”泛滥与翡翠原料的特点有关系。一块翡翠原料,小则几公斤,大则几吨,其中只有颜色鲜艳的绿色、紫色和,且种份好、质地通透的部分制作的翡翠作品,才有收藏价值。一大块原料中往往一点绿色都没有。能够有一条绿色的带子,一块原料马上身价百倍,而这条带子出产的翡翠只能占到千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。这条原料之外的部分被加工成了几万件普通翡翠制品,成为我们看到的“行活儿”。 实际上,只要我们把握三条原则,就可以将这些“行活儿”区分出来,排除在收藏之外: 第一,颜色偏暗的翡翠不值得收藏; 第二,质地不够通透的翡翠不值得收藏; 第三,原料绺裂毛病过多、工艺复杂的翡翠不值得收藏。 有了这三条原则,一般的“行活儿”就被排除掉了。目前翡翠收藏市场很红火,吸引了大批收藏家进入这个市场。很多收藏家听到了很多报导,翡翠升值多么厉害,升值多少倍,而且原料面临枯竭,看好翡翠未来还有更大幅度的升值。在这种情况下,另一方面,行货肯定会大量充斥市场,更大幅度占满整个市场。作为收藏家,买到行活的几率比市场收缩时要大。市场倒闭时比较容易买到珍品。 总之,收藏家掌握好以上几个要素,可以降低买到行活的几率,从而找到真正的收藏级珍品。

Similar Posts